天津游记(1)—鼓楼、望海楼
九月初至,金风送爽。又到了旅游的最佳季节。此次旅游的内容,仍是围绕京杭大运河的沿线城市,以临清以北的城市为主。首站天津。
天津是北京的近邻,又是京城东面的门户,旧称天津卫。以前来过几次,2000年的时候,我在塘沽做项目,业主波音公司,前后持续一年。但都是因为工作来天津,从未旅游过。这次来天津,完全是以文旅游的方式深度游天津,因此需要多做攻略。
首先选择酒店,因为是文旅游,住在老城厢最好。如何判断老城厢,打开手机地图,细看天津市中心,发现有一地名—鼓楼,毫无疑问,这个地点就是老城厢的中心。中国古代,没有钟表,为了给城市中的居民提供报时服务,通常建有钟楼和鼓楼,所谓晨钟暮鼓。如今,很多城池都被拆掉,但往往留下几座古建筑,如钟楼、鼓楼、城隍庙等,表明这里曾经有一座完整的城池。
有了这个参照物,上飞猪APP预订酒店,搜索关键词就填鼓楼,不一会,列出一串酒店名,感觉万悦酒店公寓(大悦城店)价廉物美,于是订了两晚三个白天,觉得重点游览几个地方时间够用。
从北京去天津很方便,车很多。我乘坐C2033次动车,北京南—天津,11:40发车,半小时后,正点到达天津站。站内乘坐地铁2号线,2元钱,三站后到达鼓楼站。从B口出来,直接进入大悦城,从大悦城出来,用手机导航,又打酒店电话,终于在大悦城背后的一座高楼内找到了万悦酒店公寓,原来是一家民宿,租了几层楼办酒店。打开房门,看到与图片上室内布置差不多,又想着价格还算便宜,心里找回了平衡。以后还是住连锁酒店好,至少有个店面,今后不能乱贪便宜,真是好货不便宜。
好在离大悦城不远,里面有很多餐厅,找了一家快餐店,吃完午饭,先去参观城内地标建筑—鼓楼。鼓楼很近,步行五分钟,看到一片筒瓦飞檐的建筑区,知道前方就是老城厢了。果然前方立起一座三门彩绘牌坊,额匾上大书四字:南达江淮。如图:
毫无疑问,这是老城厢南城门的口吻,显然,城门已经没有了,就只能用牌坊代替了。
穿过牌坊,回看其北面,额匾上大书两字:定南。再次证明这里就是当年的南城门楼。
南门内大街都是仿古建筑,大多数都是临街店铺,主打天津特产如大麻花等食品,此外就是卖文玩、书画、玉石等,顾客稀少,人气不旺,主要是游客不多。
沿街向北,一座楼阁式的古建屹立在前方,如图:
毫无疑问,这就是鼓楼了。走上前去细看,额匾上大书:定南。
至此已定了两回了,看来南方总不安定。沿着鼓楼西转,西面的额匾大书:定西。看来西边也不安定。
转到北面,这回额匾上写的是:拱北。皇帝在北边,当然要拱卫,取自《论语》:子曰: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拱之。”如图:
再转到东面,额匾上写的是:镇东。不愧天津卫,似乎三面临敌,主要任务就是拱卫北京。如图:
东口有售票厅,可以入内参观。可惜周一不开放,只好明天或后天来此详细了解鼓楼的历史。我从网上下载了天津鼓楼的旧照,可以对照一下,新旧有何不同。如图:
离开鼓楼,继续北行,前方又是一座彩色牌坊。穿过牌坊,正面端详,额匾上大书:北拱神京。
毫无疑问,此处就是天津老城厢的北城门所在处。城池荡然无存,只留下一个鼓楼以及前后两个牌坊以及周边的仿古建筑。整个城池不大,前后可见,符合当年天津卫的名称,只是一个卫所。城池以外,作为运河沿线,通过海河与海相连的城市,交通发达,车船辐辏,商业繁荣,成为北方第二大城市,那是在城外,海河两岸发展壮大的。已经与老城厢无关了。
老城厢的东面有文庙博物馆,再往东,是天津古文化街,这些地方都是游客必去之地。天津和北京一样,共享单车遍布街口路旁。扫开一辆美团单车,向文庙方向骑行。不过五分钟,来到庙前,不幸周一闭馆休息,只好接着去下一个景点。我决定先不去古文化街,我要先去瞻仰一座著名文物建筑—天津望海楼天主堂。这座教堂在中国近代史上极其有名,正所谓久闻大名,今日一见,足慰平生!
望海楼不远,骑上狮子林桥,对面桥头处,一座灰暗的教堂建筑掩映在树荫之中,如图:
走到跟前细看,如图:
大门紧闭,也不知是周一闭馆,还是根本不对外开放,反正里面阒无一人。绕道侧面,同样大门紧闭,静谧无人。如图:
只有教堂的围墙上嵌着一块石牌,上写:历史风貌建筑简介:
“望海楼教堂始建于1869年,系法国天主教会修建,名圣母得胜堂,俗称望海楼教堂。在1870年反洋教斗争和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,先后两次被焚毁,又两次重建。该建筑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,正中高耸塔楼,两侧建有角楼。建筑立面处理精巧别致,细部丰富,具有哥特建筑特征。”
介绍轻描淡写,却不知当年是怎样的烈火焚天,惨绝人寰,几乎再次酿成中外战争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天津教案。而处理者又是我们的老熟人曾国藩。
1870年,也就是同治九年,皇帝还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同治,这一年,华北大旱,灾情严重,大量的灾民拥进天津,乞讨、打零工度日。一些地痞流氓混迹其间,市面上涌动着一种人心思乱、动荡不安的气氛。这年四月间,天津地区接连发生多起儿童失踪事件,到了六月份,天气炎热,瘟疫流行,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收容的儿童发生多人死亡,人们注意到常有棺材从堂中抬出,被运到河东盐坨的坟地埋葬。
六月二十四日,水火会——一种民间组织,宣传扶危济贫的人抓住了一个名叫武兰珍的人贩子,严刑拷打之下,武供称都是天主教会的人指示他干的,说是用小孩的眼睛、肝脏做药,拐来一个小孩,给他五两银子。问接头人是谁?他供认是天主堂的教民王三。人们顿时被激怒了,一时群情激奋,喊打喊杀。此时,人们还算理智,首先想到的是告官,于是众人押着武兰珍,簇拥着来到了天津县衙门,请青天大老爷做主。知县刘杰接待了他们,并在大堂之上,众人瞩目之下,亲自审问了武兰珍。武兰珍均供认不讳。于是,刘杰带着衙役,押着武兰珍,周围簇拥大批的民众,浩浩荡荡地向天主堂进发,准备当面对质。教堂的教士见地方官亲自上门,不得不接受对质。谁知这武兰珍根本就没来过天主堂,连大门朝南还是朝北,是铁门还是木门都弄不清楚,而且教堂里根本就没有一个叫王三的教民,都是武兰珍吃打不过,一时胡编的。刘杰见此,只好道歉,带着武兰珍回衙门,周围的群众虽说看热闹不嫌事大,这回也只好散了。
但就是这一晚上,谣言四起,关于天主堂收买儿童做药的谣言是越传越广,越传越神,而且官家已经受理了。再往后,民众的态度都是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第二天,愤怒的群众开始在天主堂的周围的聚集,人们叫着、骂着,往教堂内扔着石头,眼看局面就要失控。教堂内的谢福音神父见势不妙,立刻从后门逃了出去,找到法国驻天津总领事丰大业那儿去求救兵,丰大业找到了在天津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,要求他派兵镇压,但是丰大业脾气暴躁,出言不逊,还掏出枪来威胁,崇厚吓得躲了起来。
丰大业一看,这个救兵是搬不成了,便带着秘书直奔教堂,正遇上忙着调解、疏散群众的天津知县刘杰。丰大业一看是又急又气,大骂这个刘知县办事不力。刘知县一再解释,丰大业不听,立命将群众解散,随后两人发生争吵,丰大业气急败坏,又掏出枪来威胁,不料枪支走火,击中了旁边的衙役。此时,周边的民众见洋人动了人,立即一拥而上,将丰大业和他的秘书当场殴毙。此时,民众的怒火已被点燃,于是一不做二不休,众人涌进天主堂,疯狂打砸、杀人放火,事态迅速扩大,连带着法国总领事馆,以及英国、美国、西班牙、俄国的教堂都被付之一炬,附近路过的洋人也被殃及,都被暴民打死。就这样,三个小时内,10名修女、2名神父、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、5名法、俄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被杀死,法国领事馆、望海楼天主堂、仁慈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被焚毁。
事情闹大了,6月24日,英、法、美、德、意五国的军舰在天津海域集结,以法国为首的7国公使向清朝发出了最后的通牒,限定十天内必须处死肇事者,赔偿损失。
大清的实际掌权人慈禧太后吓坏了,她深知洋人的厉害,十年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,英法联军攻进北京,烧了圆明园,她的老公——咸丰皇帝带着一群嫔妃、大臣逃到承德避暑山庄,又羞又恼、没脸回京,最终死在那里,她可不想让悲剧重演。于是她下令直隶总督曾国藩前往天津,处理此事。曾国藩此时正是德高望重、声名最隆的时候,派他去处理此事,也体现出朝廷对此事的重视。再说,天津归属直隶省,他也责无旁贷。
经过实地调查、多方沟通,曾国藩认为,我方理亏,首先用小孩做药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,其次,杀人放火,曲在我方。自古“杀人偿命、欠债还钱”乃天经地义,因此本着严惩失职官员以及‘一命抵一命’的原则,反复谈判,殚精竭虑,终于和各国谈妥:将20名主犯砍头,知县刘杰、知府张光藻等25个主要官员充军流放,赔偿外国人46万两白银。平心而论,杀死洋人19人,不算30名中国教民——反正中国人不值钱,我方赔死20人,烧毁几座教堂、领事馆,赔偿46万两白银,这样的结局,算不上“丧权辱国”。但没想到消息一出,全国上下,群情激愤,全国上下纷纷指责曾国藩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,卖国求荣,朝廷内部也是指责声一片,尤其让他痛心的是,以前的好友,主战派的左宗棠骂的最凶,说他是湖南人最大的耻辱。京城湖南会馆中所悬曾国藩亲笔题字的匾额“悉被击毁”,并将名籍削去,不再承认他是湖南籍人。当时有副对联如此挖苦他:“杀贼功高,百战余生真福将;和戎罪大,早死三年是完人。”
此时此刻,连曾国藩都开始怀疑自己苦心孤诣达成的协议是否得当,他给朋友写信说:“外惭清议,内疚神明,忍心害理,悔恨之至,萃六州之铁不能铸此一错”。良心备受煎熬。一位被誉为“中兴名将”、“旷代功臣”,视为近代“立功、立德、立言”的一位完人,转瞬之间,仅仅因为办理一次教案,就变成了“谤讥纷纷,举国欲杀”的汉奸、卖国贼。可见当时舆情的疯狂。
其实此事的关键就在于牵涉到了外事,假如杀的19位洋人都是中国人,烧的房子都是中国房,那么处理起来就简单的多。暴民杀人放火,就是典型的造反,都是处以凌迟的大罪,抓到了立即正法,且连带九族。曾国藩岂是怕杀人的主,当年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,就有了‘曾剃头’的外号。他的弟弟九帅曾国荃在安庆包围战、南京包围战的时候,杀人如麻,自己都有些心虚,曾国藩还写信劝他,说杀贼是愈多愈好,以杀止杀,要以菩萨心肠,行霹雳手段!谁知如今,仅仅牵扯到洋人,杀20人竟然惹了那么大的风波,当年成千上万地杀,宁可错杀一千,不可放过一个地杀,朝中的大臣们不管不问,还纷纷叫好。
慈禧太后为了顺应舆情,将曾国藩调任两江总督,又将两江总督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,由他接办‘天津教案’,同时又委派熟悉洋务的江苏巡抚丁日昌会办,可见朝廷多么重视此案。李鸿章比他老师圆滑,他与洋人打交道,擅长打痞子腔,通过讨价还价,竟然将20名死刑犯减成16个人,甚至最后还用其他的死刑犯偷偷替换了几名死刑犯,赔款依旧。最终法国接受了这一方案。若说李鸿章真的是大清第一外交家吗?其实不然,只因他运气好,此时远在欧洲的法国与普鲁士爆发了普法大战,法国大败,法国人已经顾不上中国的这点小事了。李鸿章沾沾自喜,以为自己真的是大清第一外交家,只是后来屈辱至死地先后签了‘马关条约’、‘辛丑条约’,付出的代价不知是‘天津教案’几百倍。
一场外交大案终于敉平了,事后会办丁日昌上了一篇奏折,很沉痛地总结道:“:自古局外议论,不谅局中艰苦,一唱一和,亦足以萤上听,扰大计。卒之事势决裂,国家受无穷之累,而局外人不予其祸,反得力持清议之名,臣实痛之!”
这封奏折今天读来,很有现实意义,让那些整天高喊对外强硬、虽远必诛的战狼派人士看看,你们不负责任的高调言论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!
天津教案的发生还有一个主要原因,就是民智不开、愚民太多,尤其缺乏科学常识。这也难怪,150年前的中国,文盲占了95%以上,极少数的读书人,哪怕是其中最优秀的秀才、举人、进士,学的都是‘四书五经’,哪有一点现代科学知识。可以说,那个时候的中国,依然是一片蒙昧大地。民众既不知道外面的世界,也不懂得近代科学,他们看待洋人,既好奇,又害怕、又排斥,他们最先接触的洋人就是传教士,以及随之而来的‘西医’,传教士既然以上帝的名义传播福音,治病救人是一项最显著、效果最好的善举。此时,西方医学已经有了现代医学的雏形,十九世纪中叶,欧洲传教士掌握的医学知识有:
缓解破伤风的石碳酸法,治疗疟疾的奎宁,解热镇痛的阿司匹林,还有治疗各种皮肤病的碘化钾。
能准确测量血压、尿糖,知道维生素对人体的影响,内分泌紊乱会造成什么疾病。知道肺结核病、伤寒、白喉是微生物引起的,也知道胃酸呈现酸性是因为其中含有盐酸。
更让中国人瞠目结舌的是,他们已经可以在麻醉状态,避免细菌感染的状态下做手术了,孕妇如果难产,可以进行剖宫产!这在古代中国,妇女难产几乎就是死路一条。
对于许多中医大夫束手无策的疾病,传教士们可以做到药到病除,立竿见影。
再看看流传千年的中医,无论是医疗理论,还是药品,跟2000年前的《黄帝内经》基本上没什么两样,顶多是模模糊糊地积累了一些医疗经验。
因此你可以想象,那些过去缺医少药、饱受疾病痛苦的人们,经过传教士的西医治疗、手到病除,就跟传说中的扁鹊、华佗一般,由此所带来的震撼是多么的巨大。传教士们手上及胸前的十字架从此成了医院的标志。
中国人有一个逻辑:“事出反常必有妖。”洋人的西药这么灵验,定是用了什么极为珍贵的药材。按照中国人对中医的理解,所谓珍贵的药材不外乎植物里的人参,动物里的鹿茸、熊胆、豹胎、虎骨、麝香、紫河车(人的胎盘)等。而恰在此时,仁慈堂死了那么多的儿童,中国人一向不理解洋人所设立的育婴堂,他们无法理解基督的博爱精神。中国人也讲爱,但讲的是‘亲亲’之爱,爱自己的父母兄弟,然后再推广出去,认为爱是有差等的。以前墨子也讲过‘兼爱’,和基督提倡的博爱有些相似,因此被儒家骂成:“无君无父”。比如过去的中国人收养孩子,首先都是从堂兄弟中选,不准选外人家的孩子,如果你选了外人家的孩子,族长有权没收你家的财产,然后让堂兄弟家的孩子继承。过去中国人不讲计划生育,更没有什么避孕措施,经济水平低,生活普遍困难,若添了一张嘴,日子更难,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何中国宣扬的‘二十四孝’中有一个‘郭巨埋儿’的故事。在古代中国弃婴、溺婴的想象比比皆是,都是草草埋葬,甚至直接抛弃。外国的传教士看不下去,认为都是上帝的子民,常常捡回来抚养,婴儿多了,就设置育婴堂,专门接受弃婴。并抚育孩子成长,接着又设立教会学校教育这些孩子。早年,正经人家是不会送子弟去教会学校的,因为要读圣贤书,走科举道理,怎么可能读‘鬼子书’呢?
传教士办育婴堂、教会学校让当年的中国人很不理解,他们这是图的什么?“事出反常必有妖。”于是当‘拿孩子做药’的谣言广为流传的时候,教堂收养孩子的事实又确认无疑,于是证据链闭合了,民众的怒火被点燃了。
天津教案只是一次盲目排外的预演,因为慈禧太后此时还算明白,不能惹怒洋人,力主镇压,才算没有引起更大的事件。等到三十年后,形式发生变化,慈禧太后认为洋人支持光绪皇帝,让她交权,引起慈禧太后的强烈仇恨,于是转而支持‘扶清灭洋’的义和团。这回,天津、北京的义和团们可以奉旨造反了,他们可以公开杀人放火而不会受到官方的追究,于是杀教士、杀教民,放火焚烧教堂、洋房,京津地区,四处蔓延。只是这回官方不管了,洋人可就打进来了,先是攻占大沽炮台、接着攻占天津、然后又是北京,杀人放火、烧杀抢掠,京津两地的百姓可是遭了殃,这就是历史上1900年的庚子事变。
慈禧太后向西方十一国宣战,没想到南方督抚公然违抗圣旨,说是‘乱诏’,拒不服从命令,反而两江总督刘坤一、湖广总督张之洞、两广总督李鸿章为首,与西方十一国签订了‘东南互保’条约,保障了东南半个中国的和平稳定,义和团运动在南方悄无声息,这和江南民众的民气、民风也有很大的关系。
义和团的反帝运动最终带来的是京津、东北地区遭受侵略者的蹂躏、破坏,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。慈禧太后又一次仓皇逃命,这回不是‘北狩’去承德,大概觉得不吉利。这回是‘西狩’,逃跑的路线是怀来、宣化、大同、太原、西安。多亏了南方督抚们的明智,保住了东南大半个中国的安全稳定,大清江山也因此稳定,于是,李鸿章再次出马,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大清历史上最丧权辱国的‘辛丑条约’——这回没人骂李鸿章了,真是不作不死。一年后,祸国殃民的慈禧太后回銮北京,又登上了太上皇的宝座,继续统治中国八年。
解放后,义和团运动被反转,成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一次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。而与之相对的‘东南互保’协议成了卖国条约,这种历史观点殊不可解,难道东南人民都应该为慈禧太后的愚蠢买单,为大清王朝殉葬才是?
天津望海楼天主堂在天津教案、义和团运动中先后被焚毁两次,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。第三次再建,虽然没毁,估计文革期间,也被停止使用。时光飞逝,百年过去了,望海楼依旧屹立在海河之滨,成为一座不可移动的珍贵文物,供游人凭吊参观,来此参观的人应该了解那段历史,知道中外文化交流,中国走向世界,道路之曲折艰难,代价之大,非现代人所能想象。